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管理 > 健康科普 > 正文
清积水、灭蚊虫、防叮咬
发布时间:2025-09-15 08:38:57 来源:

9月开学季,重庆温度仍持续较高,且秋季雨水增多,蚊虫仍处于活跃期,做好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预防,清积水、灭蚊虫、防叮咬是关键。

清积水.mp4

防叮咬.mp4

*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特征、典型临床症状及治疗

 


登革热

基孔肯雅热

病原体

登革病毒

基孔肯雅病毒

传染源

患者、隐性感染者、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

传播途径

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,经输血和母婴传播

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

潜伏期

1-14天,多为5-9天

1-12天,多为3-7天

传染期

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

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

易感人群

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对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可产生持久免疫力,但对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不能形成有效保护,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可增加重症风险。

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

流行特征

无本地传播疫源地,但境外输入病例常年可见,夏秋季高发,以青壮年为主

夏秋季高发,与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

典型临床症状

1.突发高热:体温可达40℃以上;

2.“三痛”:剧烈头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关节痛;

3.“三红”: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;

4.皮疹: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红疹;

5.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;

6.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1.发热会持续1-7天,伴有寒战、头痛、背痛、全身肌肉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。

2.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-5天,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、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,数天后消退,可伴脱屑。

3.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,通常1-3周缓解,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。

4.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、脑炎、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。

治疗

无特效药,多采用卧床休息、降温、止痛、补液等对症治疗。

呼吁全校师生员工行动起来,清积水、灭蚊虫、防叮咬,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控,保障自身健康,共同维护校园安全。


供稿:公卫科

审核:贾红莲、李华

 

急救电话

A区:65100120B区:65120120

C区:65118120虎溪校区:65678120

友情链接

(C) Copyright Chongq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.
重庆大学 版权所有2012 地址: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
(渝ICP备05005762号)